近日,石家莊網友發(fā)帖稱,石家莊市今年推出的首批經適房,因均價高出附近商品房和購房者無繼承權,該市上千套經適房遭棄購。對此,該市相關部門回應稱,定價偏高因建設時遇到建材漲價等因素,但這批房不可能降價。(8月3日《新京報》)
關于 經濟適用房的“奇聞”,媒體接二連三地報道:武漢中心城區(qū)一處申購比達40:1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出現“6連號”現象;重慶市渝中區(qū)大坪鎮(zhèn)的新城大廈,其中322套經濟適用房交房才8個月,竟有一半左右已被出租;湖北老河口經適房搖號曝出“14連號”……如今,石家莊經適房定價偏高的消息再次觸動了公眾的神經。
經濟適用房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經濟、適用。有資格獲得此待遇的人群當屬城鎮(zhèn)中低收入人群。但是,從武漢、重慶、老河口、石家莊等地發(fā)生的經適房“奇聞”可以看出,經適房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為令人尷尬的“雞肋”。
之所以說經適房是“雞肋”,筆者認為:其一,經適房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論證。經適房的建設應在限制土地價格和成本及利潤上做文章。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一些經適房 戶型設計極不合理,更有甚者價格奇高。其二,經適房申購不透明。當前,之所以出現諸如武漢、重慶等地的經適房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制度缺乏透明度、相關部門暗箱操作造成的。
如何讓住房福利政策真正惠及中低收入群體?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切入,首要是政府層面要真正把經適房建設作為施政的一項義務。在經適房的規(guī)劃、論證、設計尤其是招標時,不要過于突出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在戶型、區(qū)位、價格、配套等方面,要站在中低收入群體的立場去考慮,而不能為了政績去糊弄公眾。
其次要堅持公開、透明的操作流程。信息公開、透明是經適房彰顯經濟、適用的根本舉措。組織者應從經適房的規(guī)劃、建設再到銷售做到全程“公示化”。小區(qū)規(guī)劃地點、適應人群、房屋套數、申報人員詳細名單、入選資格、入圍名單等,要全部翔實地在互聯網、報紙等媒體上公布,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要加強經適房銷售過程中的人員核實,可以邀請公安戶籍管理部門全程參與經適房入選名單的確認,嚴格審核,確保購房名單的公正。要加大對經適房預售、售中、售后監(jiān)督,嚴防監(jiān)管真空,讓經濟適用房最終回歸經濟、適用、保障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