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是古人的智慧,其中就蘊含著生態(tài)圈的樸素思想。毫無節(jié)制的暴利,無異是對“青山”這一生態(tài)圈的破壞,而其惡果亦已凸現:在多年的“濫砍濫伐”之后,房地產商突然發(fā)現自己正面臨“沒柴燒”的窘困?!叭绻阋袀€將來,那將會是與他人在一起的將來”,中國房地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無疑需要一個更和諧的產業(yè)鏈和生態(tài)圈的重建,而這也許還需要一系列體制變革意義上的努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房地產商的口誅筆伐上。
????“明天之后,你會在哪里?”這是美國災難片《后天》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意在警示人們任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必將遭受懲罰,這對房地產業(yè)來說似乎同樣適用。冬天通常是內斂的季節(jié),同時也是內省的季節(jié),在接下來的這個冬天,經歷了“黃金十年”高速擴張的中國房地產業(yè)是否亦將在步入“反省季”的同時完成自我的救贖?
??? ?晚會結束了,可人們還在跳舞
????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對于已習慣“數錢數到手軟”的房地產商來說,接下來的這個冬天將格外冷。
??????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中國住交會高端論壇上,中國中鐵副總裁、中鐵置業(yè)董事長段秀斌在“重塑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市場規(guī)則”的演講中以一系列“終結”對房地產業(yè)的“野蠻生長”作了深刻的反思:“靠土地升值賺錢的時代已經終結了;靠低水平產品重復開發(fā)建設、以速度賺錢的時代已經終結了;靠信息不對稱、欺騙消費者賺錢的時代也已經終結了?!彼⒅毖裕骸霸斐涩F今房市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樓價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承受能力。10年的房地產牛市早已透支了享受暴利的快樂”,進而認為,開發(fā)商只有更關心產品的品質,更多的從“賣地賺錢”轉向“蓋房賺錢”,更多為普通人蓋房時,中國房地產的春天才會真的到來。(據12月5日《京華時報》)
????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也許是基于以往多次博弈的經驗,一些開發(fā)商仍心存僥幸,依然做著短期調整后新一輪報復性反彈可期的美夢。然而,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但決不會簡單重復自身。人民幣升值推動的資產重估、資本市場牛市的財富效應……,支撐前幾年房地產業(yè)“非理性繁榮”的因素,眼下幾已消失殆盡。周期下行、轉型壓力以及“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多重疊加,正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真實困境。在“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今天,在全球資產價格因劇烈的“去杠桿化”導致由“流動性過?!钡健傲鲃有远倘薄钡哪孓D而面臨深幅調整之際,奢望中國樓市“獨善其身”乃至“一枝獨秀”只能是一種幻想。晚會結束了,可人們還在跳舞,過慣了好日子的開發(fā)商正面臨夢醒了卻無處可去的悲涼。中國社科院日前發(fā)布的2009年《經濟藍皮書》明確指出,短期內房價下調將成定局。以宏觀經濟分析著稱的著名投行中金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發(fā)表報告稱,預計未來兩年內地平均樓價將下跌15%-20%。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的報告亦認為,房地產行業(yè)的大幅度調整將在2009年全面爆發(fā)。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在日前由中國企業(yè)家雜志社舉辦的“2008(第七屆)中國企業(yè)領袖年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論壇上表示,房地產價格調整還未到位,不建議政府救市。王石認為,不需要對房地產進行什么挽救,它經營不好就應該破產,但是建議政府要給房地產行業(yè)一些寬松對路的政策。(據12月7日《北京晚報》)
???? ??開發(fā)商獲得暴利,地方政府坐享賣地財政,銀行擁有優(yōu)質客戶,炒家賺得盤滿缽滿,此外還帶動鋼鐵、水泥、建材、家電等眾多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即使是所謂的“房奴”,也享受著財富幻覺帶來的快感。在泡沫破滅之前,這似乎是一場皆大歡喜、眾人狂歡的財富盛宴。然而,天下終究沒有不散的宴席,一旦房價進入下降通道,“飛輪效應”旋即變成“厄運循環(huán)”。摩根士丹利中國策略師婁剛日前更撰文指出: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昔日長期引領經濟增長的房地產業(yè),如今也恰恰成為“內患”之首。誠如此前不少論者所指出的,樓市從某種意義上說的確“不需救不能救也救不了”:依然高企的房價,顯然不需救(房價收入比等一系列指標都無可辯駁地表明,當下樓市的主要矛盾是高房價與購買力相對不足的矛盾。相關研究幾已汗牛充棟,易憲容、牛刀、時寒冰等諸多有識之士更對此作過大量深入分析,在此不再贅敘);從民意角度看,某門戶網站的調查表明,超八成參與調查的網友反對救樓市。更何況“飲鴆止渴”式的“救市”,很可能導致“以今天的快感換取明天的麻煩”,此謂不能救;以今天中國樓市的規(guī)模之巨,恐怕想救也未必救得了。不過,美國金融危機的迅速蔓延卻似乎給了中國房地產商一根救命稻草。面對急轉直下的經濟形勢,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亦開始在一系列兩難抉擇中展開相應調整。而政府此時“救市”(稱之為“穩(wěn)市”或許更貼切?)的目的,顯然是著眼于宏觀經濟的大局(避免“自由落體”式“硬著陸”的風險,以贏得戰(zhàn)略緩沖)而非維系高房價。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似乎又有“Too Big To Die(大得不能死)”的意味,從而側面佐證了“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的觀點。在驚聞“要死也是銀行先死”的豪言過后,人們再次體認了房地產業(yè)的強勢存在。其實,由于政策存在時滯效應,從2006年的“90/70”政策開始,政府就試圖以一種溫和而漸進的方式,對開發(fā)商不斷作出預警并預留了調整時間。
?????? 每個人都有盲點,總是認為自己不可或缺?!皠傂琛敝惖脑捳f多了,往往連自己也信了。還是巴菲特的名言最經典:每個人都會恐懼和貪婪,我不過是“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罷了。作為當年海南超過18000家地產企業(yè)中不足18家的幸存者之一,對早年地產泡沫破滅帶來的傷痛深有記憶的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深諳“偉大是熬出來的”,并提出了“反周期”生存理論——繁榮時期賣產品,蕭條時期買地,從而成為每一輪周期調整中的少數“超脫者”之一。作為《野蠻生長》一書的作者,素有“地產界思想家”之稱的馮侖早在去年年底就作出預言,地產商這三年將被迫賣兒賣女。就連一向極為樂觀、被視為“想讓他從口中吐出‘降價’兩字幾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也在不久前首度表示感受到了行業(yè)“深秋”的寒意。對于眼下的中小房地產商來說,保留一份恐懼感恐怕還是有必要的,因為你根本無法學SOHO的逆勢漲價策略,人家早已準備了厚厚的過冬“棉衣”——充沛的現金流,又地處首都CBD,你又怎么學得了?即便如此,“永遠不做大多數”的潘石屹仍保持了相當的審慎:“不要誤以為紅葉是春天來臨的象征,那是進入冬天的標志。對目前房地產市場和經濟的判斷萬不可過分樂觀。” |